自定义日期:  从   到  最多30天
选择浏览方式:
       一个涌泉报恩的上市公司总经理——邓家科 2022.2.4. (虎年正月初四       2022-02-04   发表于 教育   阅读 1.2万   回复 54       “严禁疫情时期到异地拜年”的禁令刚解除,邓家科又带着夫人和长兄,从武汉经罗集到老一中,给我和老伴拜年了。       “每年腊月二十八必须给聂老师和师母拜年”,这是邓家科给邓氏大家庭定的规矩。每次拜年,有时一车一代三四人,有时两车两代五六人,有时两车三代七八人。        邓家科为什么这样出乎意外的涌泉报恩?原因说来惭愧、不值一提。     (1)1977年暑假,罗集公社中小学语文教师进行作文教学培训时,我是执教老师。罗集小学语文民办老师邓家清(邓家科长兄)的多篇作文被我当作范文讲评。因此我们成了直系师生和忘年交。     (2)1978年我调入钟祥一中当语文把关教师,高考成绩突出,说得起话。邓家科和他的五哥邓家冝因此由罗集高中转入一中复读。      (3)家大口阔的邓氏兄弟生活十分艰苦,吃不起荤菜。当时我的月工资只64元,经济上并不宽裕,每半月周六的晚饭才加一次餐。每次加餐时,老伴就叫我家老二喊家冝、家科到家里吃晚饭。     (4)家科华工毕业结婚有一女孩后,被调到襄樊市一家企业上班。当时正值正月。老伴留饭后,给了孩子十块压岁钱。        就是以上几件小事,我们完全没有料到以后会有什么厚报。       邓家科在襄樊市企业的管理能力,深受华工激光公司的器重。于是特意招纳,由一个地区分公司经理,升职为武汉两个分公司经理、法人代表,到升职为总公司总经理法人代表,到成为激光界杰出人物。        邓家科从担任武汉两个公司法人代表起,就开始率众多家人带重礼重金到我家拜年。我烟瘾大时,送一条 最高级的香烟、一提茅台(或五粮液)、一千元现金。我戒烟后送一提五粮液、一提高级茶、一千元现金。今年拜年是两千元现金、10斤香油。        早在五六年前,我老伴便感激、惭愧地说:“再不要这样花钱了!再这样送人情,我的脸就没有地方搁了!  ”邓家科每次都这样回应:“我在一中读书时,您对我的关心、照顾就像母亲对儿子一样。在我的心中,您就是我的母亲。只要您在世,我就年年来给您和老师拜年、感恩尽孝!”      像这样十年如一日地亲自远地登门拜年,世上少有。     上市公司总经理邓家科像这样涌泉报恩的真情实意,实在感人至深!

端午省亲

文学 昨天 13:19 阅读 1262 回复 5
​ ​(我的双亲健在,妻的双亲已驾鹤西去。值母亲节之时,以十多年前写的这篇短文纪念岳母。) 端午节这天,天不冷不热,天空中弥漫着青草的气息。我和妻骑上摩托车到她父母家探望老人。按照传统习俗,春节、端午节、中秋节这几个节日都得陪女方看望岳父母。 妻的家在我们这里称为“革命老区”的北山。岳父年轻时曾参加新四军游击队,生前享受“津贴”,加上自己在田里挣点,子女给点,俩老日子过得平实有味。岳母一生生育存活7个小孩,我娶的是排行老七的“七仙女”。7个子女中在北山定根的只有大小两舅子。岳父前几年因脑溢血病故,儿女就不让岳母单独过了,商定由小舅子贴身赡养。 端午节原是人们驱除瘟疫的节日,后来成为纪念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而亡屈原的节日,从楚地传至全国。我的家乡钟祥市古时是楚地,过端午节时,习俗是吃芦叶包的粽子,煮鸡蛋。传说大蒜杀菌、艾蒿避邪,因而这天还有煮几串蒜果吃、门上插艾蒿的习俗。不知能否杀菌避邪,只能算是人们对生活的美好祈望吧。 我在与妻谈恋爱的时候按习俗是要“送节气”的。一年中三节--春节、端午节、中秋节,男方要提上酒和点心看望女方父母,并要给女方买衣服之类的礼物。我自认为这些是陈规陋习,就坚持不“送节气”,女方父母也没有强求,只愿我们两人感情好就行。结婚后我也没有 “送节气”。婚后二十年,自己女儿初长成,对此礼节的感受自然不一样。反思自己当初作为,所谓“移风易俗”,实际上是对女方家庭的不尊重。生命在于运动,亲戚在于走动。现在我很热心与妻一起到岳父母家看望老人,算是一种弥补吧。 从我居住的城市到北山大约四十公里,妻坐在摩托车后搂着我,一副小鸟依人的感觉。翻过分水岭进入北山,就有了异样情愫。满山尽绿,山顶有丝丝薄雾飘浮,掠过身后的稻田象一面面水镜,路边的艾蒿、荆条的清香在鼻翼间扰动,旷野里传来的鸟鸣让静谧的山林透出灵动气息。田园风光、自然味道真可以有让人忘却城市喧嚣,回归质朴人性的功效。 到岳母家只用了1个小时10分左右,经历平原、丘陵、山地的变化,路况却好极了。妻老家在深山,但通村公路直到她家门口。路途中看到有机械在平整土地,太阳下工人仍在浆砌沟渠。到北山时,抢收抢种基本结束,三三两两的农人在树荫下、屋檐下歇息聊天 。到老岳母家时,小舅子两口子赶集去了,两个小孩在外打工。年过八旬的岳母放下剁猪菜的活,摇晃着身子迎出来:“都老姑娘了,还送端午?!”现在岳母有了农村保险,一个月拿120多元“工资”,粮食儿子供着,衣服、零食女儿时常孝敬,老太太在农村的日子还是蛮滋润的。 北山水库等水利设施多数是五六十年代时那一辈人肩挑背扛、风餐露宿、忍饥挨饿做出来的,至今北山人仍靠这老本吃饭。那时的田埂上、路边的青蒿也早被割了作绿肥沤田。看看现在的情景,国家农业投入多了,机械运用广了,年轻一代反倒对土地没有多少感情,还没了上辈人吃苦精神,乡亲之间纯朴的亲情、甜蜜的亲热感情似在慢慢流逝。 回到我在城市里的家,是下午了,见我和邻居门口都放着几支青蒿。邻居搬到城里住已有些年了,还舍不得城郊那块田地,这些青蒿定是邻居从乡下摘来挂在我门口的。 ​(下图为岳母生前照片)

伙食还行

美食 昨天 11:22 阅读 553 回复 1
       家和万事兴——邓家科一家两届“四世同堂”掠影 2022.2.7.         2022-02-07   发表于 教育   阅读 4992   回复 6        邓家科一家是一个两届“四世同堂”的大家庭。第一届四世同堂:邓家科的祖母、父母、弟兄、儿辈(解放初到九十年代);第二届四世同堂:母亲、弟兄、儿辈、孙辈(现在)。邓氏大家庭的关键辈分是邓氏八弟兄:“青(清)”、“枝”、“绿”、“叶(业)”、“一(冝)”、“棵(科)”、“树”、“林”。老二和老三,一个招赘入外姓,一个病故。所以,邓氏兄弟,现在只六人。        邓氏家庭成员简况        邓氏六弟兄都是共产党员。        弟兄辈及儿女辈有七人是高级知识分子(其中博士后四人)。        弟兄辈及儿女辈中有三个杰出人物:老四邓家业是空军预警学院教授,军衔是大校;        老六邓家科是上市公司总经理,是激光科技界的杰出代表;        儿女辈老二毕业于清华大学,博士后,是中国水利部的中高层干部。       邓氏大家庭为什么这样兴旺发达?因为“家和万事兴”。       民谚云:“长兄如父,长嫂如母。”长兄邓家清、长嫂刘新兰是这方面的突出代表。他们同心同德、竭尽全力、克服万难,硬是把三个弟弟、两个女儿供给到大学毕业。长兄是农村民办学校老师,长嫂是集镇自由市场卖衣物的商贩,父亲种菜卖菜养家糊口。他们的艰难困苦可想而知。      举一个很典型的例子:      邓家科初中成绩优秀,因家庭经济困难,只能在罗集高中就近上学。由于罗集高中师资水平不高,12982年邓家科只得通过我到一中复读。由于原先底子差,复读一年后,高考 成绩只上了“大专分数线”。邓家科体谅哥嫂的困难,决定到三类高校上学。长兄坚决阻止。 他说:“三类大学毕业,你不可能摆脱贫困;只有一类大学毕业,你在经济上才能翻身。 ”第二年 ,邓家科考取了华中工学院,毕业后通过实干巧干、钻研登攀,才迎来美好前程。 可以这样说:没有长兄长嫂的高瞻远瞩、无私奉献,就没有邓家科的今天!这一典型事实说明: “家和万事兴”,是颠扑不破的真理!       因为工作岗位不同,邓氏六弟兄的小家只能天各一方。但分散不等于分家。六弟兄心往一处想, 力往一处使。每年春节,各人都要带着妻小到罗集‘老家’团聚,给老太婆拜年祝寿。       老太婆今年86岁。身体健康、心情愉快、头脑清醒、打麻将流利不出错。       我乐观估计:“五世同堂”在眼前,“高寿过百”没问题。        腊月二十八,  邓家科来我家拜年后,我第二天给邓家科的母亲发去一条拜年短信:        “祝观音老母法力无边!祝观音老母带领晚辈胜利奔向五代同堂!”        【补注】老太婆今年89岁,麻将打的呱呱叫。
正在努力加载...